1月20日,“范长江行动——首届内蒙古传媒学子香港行”活动在香港启动。我院语言与传媒学院长期致力于推动传媒学子参与专业实践,不断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在学院的积极组织与号召下,我院2022级播音主持艺术班的郭瑞康、2022级新闻学二班的吕晶两名同学有幸参与此次活动,在这场跨越山海的交流之旅中,充分展现出创业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与专业素养。
“范长江行动”自创办以来,已在内蒙古连续成功举办十届,其中“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内蒙古行”已成为蒙港青年交流的知名品牌。此次内蒙古传媒学子以“范长江行动”名义首次走进香港,实现了内蒙古与香港传媒学子的“双向奔赴”,为“范长江行动”赋予全新意义。
活动期间,两名同学参观了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旗下《大公报》《文汇报》的报史馆及全媒体新闻中心,深入了解两报及新媒体发展历程与新趋势,切身感受新闻事业的传承与创新;走进香港文化博物馆,领略香港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独特艺术魅力;参访三栋屋博物馆,探寻香港传统民俗与乡村生活;参观中环大馆,体悟香港法治文化与历史变迁;到访香港树仁大学,与香港师生展开交流互动,分享学习与生活经验;走进香港海关,了解海关工作与执法情况;参观中建国际集团等中资企业,感受中资企业在推动香港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两位同学的努力获得高度认可。他们撰写的多篇报道登上《大公报》重要版面,从多元视角为内地读者呈现出全面、真实、生动的香港;同时,他们还创新形式,以第一视角录制vlog,带领观众沉浸式领略香港风情。在与香港学子交流互动过程中,我院学子充分展现出内蒙古青年热情好客、开朗大方的性格特点,与香港学子建立起深厚友谊,双方分享学习生活点滴,共同探讨传媒行业发展趋势,有力促进了蒙港两地青年的交流与合作。
“范长江行动——首届内蒙古传媒学子香港行”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其影响深远。我院学子返回校园后,将与更多同学分享这段难忘经历,激励更多同学投身传媒事业。相信在未来,他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坚定的信念,在传媒领域持续发光发热,将所学、所思、所感转化为未来职业发展的技能,为讲好内蒙古故事、中国故事贡献智慧与力量。
郭瑞康个人感悟:
当我踏上香港这片土地,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首届内蒙传媒学子香港行,为我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让我收获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也实现了自我成长。
在香港,我们走进了香港树仁大学,聆听传播学教授深入浅出的讲座,参与热烈的学术讨论。在这里,我接触到了前沿的传媒理念和研究方法,与内地的传媒教育相互补充,让我对传媒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与香港本地学生的交流中,我也收获颇丰。我们分享着各自的学习生活和文化习俗,在思维的碰撞中,我看到了不同地域传媒学子的独特视角和创新精神。他们对传媒的热爱和执着,也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此次香港之行,不仅让我在专业上得到了提升,更让我学会了独立、自信和团队合作。它让我明白,传媒的世界是广阔的,我们要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行业中立足。
未来,我将带着这次香港之行的收获,继续在传媒的道路上前行,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传媒人。
吕晶个人感悟:
参加此次范长江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充满惊喜与成长的旅程。走进百年大公报报史馆,我们仿佛跟随范长江先生的足迹,穿越时空,置身于历史洪流;而香港文化博物馆和三栋屋博物馆则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香港本土文化的大门;在香港树仁大学,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教育理念;参观香港海关,让我亲身感受这座城市在维护国家整体安全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走进中建国际和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我见识到了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蓬勃活力。
回顾这次范长江活动香港之行,我收获满满。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真切感受到香港作为国际传媒中心的专业与高效。先进的采编设备、创新的新闻理念,让我深刻体悟到新闻的力量与责任。从祖国北疆到南海之滨。这里独特的城市风貌,多元包容的风土人情都深深吸引着我。让我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同时,我也结交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朋友,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经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今后,我会将在香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香港的魅力。乘兴而来,兴尽而返。香港,期待和你的下次相遇!
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蒙ICP备2021002537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475号 技术支持:国风网络
电话:15648186098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万顺街80号 网址:www.imuchuangye.cn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呼和浩特本科独立学院 内蒙古全日制招生 呼和浩特大学生创业学院